棕櫚之花可食用、能入藥,竟引得兩名“采花大盜”揮刀采摘。昨天,讀者王先生向本報反映在金沙江路目睹的一幕。 金沙江路(大渡河路至怒江路)100多米長(cháng)的路段旁,綠化帶內種有七八棵約4米高的棕櫚樹(shù)。王先生說(shuō),昨天下午2時(shí)許,他看到兩名中年婦女蹲在草叢里“鬼鬼祟祟”,不知在弄什么東西。他好奇湊近去看究竟,發(fā)現兩人動(dòng)作“熟練”地在剝棕櫚花的“皮”,女子身邊幾個(gè)編織袋里已裝滿(mǎn)“收成”。 隨后,兩人亮出了“作案”工具——一根一頭綁有鐮刀、長(cháng)3米多的木棒?!耙宦纷哌^(guò)去,她們看到路邊綠化帶中有棕櫚,就去鉤棕櫚花,樹(shù)被她們弄得左搖右晃,不一會(huì )兒一大堆棕櫚花就掉滿(mǎn)一地?!苯又?zhù),兩人就熟練地重復剝皮、裝袋的步驟。 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王玉勤分析,那些人采摘的應為棕櫚的花蕊?!白貦盎ǖ幕ǚ哿看?,未開(kāi)花的花苞還可作為蔬菜食用?!绷硪晃粓@林專(zhuān)家鄔志星介紹,棕櫚樹(shù)渾身是寶,其花有治瀉痢、腸風(fēng)、血崩、帶下的藥效。鑒于那兩名婦女采摘量較多,兩位專(zhuān)家懷疑其有可能將花磨成“粉”,作為制作蛋糕、飲料等添加劑使用。 |